媒体称2014年全国高校腐败案涉近40名校领导
2015-02-10

媒体称2014年全国高校腐败案涉近40名校领导

  
  2015年伊始,中纪委监察部网站5天时间内连续公布了5所高校领导违纪问题。去年涉嫌转移千万科研经费的中国最年轻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也在新年第一个月被停止院士资格。
  2014年,反腐飓风席卷高等学府,仅梳理中纪委网站所通报的情况,就有27名高校官员没能在马年“一马平川”,而其中的大多数“马失前蹄”于巨额贪污受贿,让人看到了象牙塔的另一面。
  两正局级原一把手开年落马
  有媒体称,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是2014年度最受关注的政府网站之一,网站“纪律审查”栏目里的每项通报都可能瞬间扩散,其中既有“老虎”,也有“苍蝇”。在新年伊始中纪委监察部网站连续公布的5所院校“一把手”违纪行为中,有的竟是院长、副院长、总会计师一同落马。
  1月5日,中纪委通报,重庆水电学院原党委书记曾维宽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单独或伙同他人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情节严重;违反规定投资入股企业;与他人通奸。目前开除党籍和公职。
  除此之外,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黄凤凯(正局级)、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原院长郑孝雍(正局级)、安徽省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原院长黄修玉、景德镇陶瓷学院原党委书记冯林华等党政原“一把手”均被调查,其中黄修玉已移交司法机关。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甚至牵扯出窝案,除了原院长,副院长吴旭勇(副局级)、副总会计师刘洪元(正处级)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并移送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此外,还有贵州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姜紫勤也被调查,涉嫌严重违纪。
  27名高校官员的“下马威”
  事实上,2015年开年的“下马威”是去年的延续。去年5月,有8名高校领导被中纪委集中通报,一度形成教育界反腐小高潮。
  统计中纪委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公布的落马官员,2014年,除党校及农科院等机构外,直接被通报的高校领导总数达到27人。若加上党校、农科院等及地方纪委通报的高校腐败案件,高校腐败领导人数则近40人。
  被中纪委点名通报的27名高校领导中,除湖南大学校长助理何益斌,其余全部是校党委和行政“一把手”。这包括吉林大学党委常委王冠军,四川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安小予,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何家成,河南警察学院院长毛志斌,齐鲁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同文等。
  其中,除7人是原“一把手”,其余均为现职。较受关注的是吉林大学和四川大学官员的落马,四川大学副校长安小予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吉林大学则是教育部所属31所副部级大学之一,其党委常委王冠军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自2010年6月起担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此外还是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两所直属高校负责人的落马,也给2014年的教育反腐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盘点这些落马的高校官员,他们的年龄普遍在50岁到60岁之间,其中还有一位是女性。他们中的14人正在接受组织调查,齐鲁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同文、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陈志中等都被双开,移送司法机关。
  这些落马院校官员中,有的竟是“连锅端”。临沂大学原副校长李富山、临沂大学党委书记丁凤云被双双拿下;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原书记张忠元,原党委副书记、校长范昕建同样因收受巨额财物被移送司法机关;去年,辽宁省纪委先后对辽宁医学院党委原书记张立洲、原副院长梁宇恒、原副院长罗俊生及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原院长王志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3个月内,该校就有4名负责人被查。同样在深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原副院长陈小波、学院规划建设处处长薛仲秋、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刘秋冬也一起被调查。
  滋生腐败的四道坎
  那么,这些落马高校官员都栽在了哪儿?回看中纪委的通报,27人中有23人涉及严重违纪违法。7人直接提及“受贿”,有的是“收受巨额财物”。由此可见,这些象牙塔内落马官员中,违纪、受贿是一道难过去的坎。
  齐鲁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同文在担任临沂师范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及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务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贿赂,并贪污公款,接受他人礼品(礼金),与他人通奸,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吉林医药学院副院长李然斌也存在受贿问题。临沂大学原副校长李富山,则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贪污公款;而临沂大学党委书记丁凤云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收受贿赂。
  事实上,在教育圈子里,高校反腐很早就被提及。2010年,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就提出,高校领导干部要紧抓腐败现象容易滋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把工程建设、财务、招生、领导班子决策四关。这从一些落马官员的具体情况中可窥见一斑。
  在广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窝案中,落马的规划建设处处长薛仲秋、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刘孙东便一个涉及工程建设,一个涉及招生。四川大学原副校长安小予落马后,该校规划建设处的一名副处长也被带走接受调查。中纪委在去年2月对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范昕建的通报中称其直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规收受巨额财物,构成严重违纪且涉嫌犯罪”。当年6月,该校党委原书记张忠元也因收受巨额财物被中纪委通报,据悉,二人均涉基建腐败。
  去年,招生腐败影响最恶劣的恐怕要算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一案。去年5月30日,南京市人民检察院正式宣布:以涉嫌受贿罪决定对蔡荣生予以逮捕。据悉,2006年至2013年期间,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
  立“家规”清“腐土”
  面对层出不穷的高校贪腐问题,教育主管部门的管束措施不可谓不严。教育部多次强调,严查考试招生环节违纪行为及基建领域、校办企业腐败,并对科研经费全面清查,同时采取曝光、约谈、巡视等方式加强管理。
  2014年,教育部集中公布了47所直属高校章程,仔细研读这些“家规”发现,“反腐”占有重要位置。超过九成高校提出设立具有纪检职能的机构,并且由学生参与其中,调查处理学校人员违反校纪行为等,机构名称为学校纪律委员会、学校监察委员会等。
  对此,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这些自查机构设立的作用有限。章程的目的是推进学校依法治校,但现在还是行政性规章,法律效力会大打折扣。尽管成立学校监察委员会与过去相比是一种创新,但学生参加的是校务委员会,而高校中真正起作用的是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办公会,学生监督作用有限。
  除了立“家规”,教育部也在不断强化廉政建设。仅去年6月的一个月时间里,教育部党组就分8批约谈27个机关司局和36个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班子成员,签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约谈承诺书》。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更是全程出席8场约谈活动,谈话重点便是针对直属高校在招生录取、科研经费管理、领导干部兼职、资产管理和学术不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此外,约束高校的还有巡视这个“紧箍咒”。2013年,中央首轮巡视中,巡视组便进驻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3月31日至5月8日,中央巡视组进驻复旦大学,复旦成为全国第二个接受中央巡视的985高校。复旦大学还与科技部、中粮集团一起成为首次专项巡视的3个对象。教育部巡视组还于2014年5月6日至7月8日对山东大学开展巡视。今年初,山东大学官网删除了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尹作升、副校长娄红祥的相关信息,引发外界诸多猜测。
  谈及高校反腐,熊丙奇表示,国家正加大反腐力度,教育领域也在其中。从当前落马的高校官员看,高校可算是腐败的重灾区。高校贪腐早在多年前就引起关注,王立英多次指出高校的贪腐主要集中在招生、基建、后勤等领域,教育部也多次发文要求高校把好关,但“这么多校长被查,说明效果并不好”。
  熊丙奇提醒,目前是通过自上而下方式进行查处,还要看到高校内部存在贪腐土壤。“现在大学中有很严重的行政化问题,把控着学术权和教育权,导致学校缺乏监督。最好的办法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将教育权、行政权、学术权分开。”
  他说,校长应该扩大公开选拔范围,尽管教育部在2012年开始实施校长公选,但范围过小;同时,教育部要求重大基建项目公开招标,但执行得并不好,高校财务公开尤其做得不好。“在反腐这一高压政策下,高校更应清理腐败存在的土壤,这样才能让高校在阳光下发展。”

(来源:人民网 作者蔓悠)